从销量腰斩到工厂关停:本田在华困局何以至此?三年前接手神龙汽车武汉工厂的东风本田,未曾料到这片曾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基地,会在2024年冬季挂出土地转让公告。与其命运相似的广汽本田广州开发区工厂,也在同期悄然退出历史舞台。这为曾经年销85万的市场霸主蒙上阴影——本田在华销量从2020年巅峰到2024年接近腰斩,今年上半年持续走低的新能源表现更令处境雪上加霜。第三方数据显示,本田系两大合资企业正经历持续五年的销量滑坡。2024年前三季度,东风本田同比降幅达37.40%,广汽本田的市场份额同样不断收缩。与缓慢调整的日产、丰田相比,本田成为日系阵营中坠落最快的品牌,尤其在纯电领域,其投放的e:NS1(配置|询价)年度销量仅维持四位数水平,落后于同级自主品牌竞品数十倍。多位业内人士指出,战略迟疑与技术桎梏是造成颓势的主因。早在2022年便启动电动化的本田,却陷入"油改电"困局。以雅阁PHEV(配置|询价)为代表的过渡产品,因续航里程虚标、智能化缺失等问题饱受诟病。更显尴尬的是"双品牌"战略下的车型重叠问题——东风"灵悉"与广汽"e:N"系列在核心参数高度相似,导致渠道资源严重内耗。2025款P7与S6车型月销不足两百的惨淡成绩,印证了市场对同质化产品的排斥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家日系巨头的创新步伐仍徘徊在传统领域。主力燃油车型CR-V、思域(配置|询价)近年换代中未见实质升级,在智能座舱、车机互联等关键领域的投入力度远不及自主品牌。据消费者调研反馈,需额外付费选装的手机互联功能,使其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吸引力持续走低。面对困局,本田选择了与昔日神龙汽车相似的资产变现路线。但从长期发展考量,这种权宜之计显然难以为继。行业观察人士建议,与其继续在冗余的双品牌体系内耗资源,不如深化本土技术合作、加快混动技术迭代。可惜当下的管理层似乎更热衷于调整营销策略,而非直面底层技术差距。当比亚迪单月交付突破30万、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满负荷运转时,留给这家传统巨头的转身时间,正随停工工厂的锈迹一同蔓延。

更多汽车资讯,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(auto_sina)